文字、攝影/徐仁修 2024,06,18
我們從曼達利營地回到科卡鎮,隨即換乘大型的客輪,順著那波河往下疾駛行去。那波河雖然只是亞馬遜河的支流,但仍是一條非常大的河流。兩岸相距從數公里到十幾公里,可以想像牠的寬闊。那波河再往下流了八百公里,經過祕魯,最後注入亞馬遜河。
客船行駛了近兩個小時,來到沙旎湖與那波河相連的小河河口,再換乘專門來接我們的獨木舟,駛向沙旎湖。
沙旎湖在很久以前,也是那波河河床的一部分,但在那波河該到時,變成了牛軛湖,也成為許多調節那波河水位的湖泊之一。而沙旎湖本身也形成一個生態極為豐富多樣的沼澤溼地。
獨木舟慢慢駛在密林夾岸的小河通道,這簡直是一條彎彎曲曲的綠色隧道。最有意思的是這條河水的流向經常轉向,有時朝外流,有時往內流,完全依據那波河的水位而定。
穿出密林,天際豁然開朗,狹長的黃色沙旎湖平靜地躺著,有如沉沉睡著的嬰兒。湖右斜對面的岸上,在大樹間隱約可見錯落著茅草屋頂的房舍,這就是沙旎營地。一眼望去,讓人眼睛為之一亮,感受整個環境就是一個世外桃源。
當船右轉,緩慢沿湖邊行駛時,有三隻模樣極為奇怪的大鳥從灌木叢劈哩啪啦的飛起來,牠的飛行似乎很吃力也很免強,感覺與雞極為相似。在我們的注視下,大鳥降落在前方約一百多公尺的湖邊小喬木群間,牠們下降的方式,更像墜落。我請划船的嚮導追靠前去,我終於認出那是亞馬遜河相當著名的麝雉。
麝雉最大的特徵是牠那直挺挺的長羽冠,以及青藍色的臉,我們很容易認出牠來,而身材大小近似我們的環頸雉。麝雉與鸚鵡是地球唯二的真正素食鳥類,而且以植物葉片居多。為了消化多纖維的葉片,牠有一個儲存葉片的素囊,讓葉片發酵成為可消化與吸收的物質。當葉片發酵產生的氣味,讓麝雉發出一種特別的味道,有人覺得是香味,有人說是臭味,這是他名字的由來。
麝雉多棲息在靠近河流、湖泊、沼澤的小喬木群或灌木群中,這也是我們再曼達利營地沒見過麝雉,因為樹林太茂密。